卑国
拼音bēi guó
注音ㄅㄟ ㄍ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附庸国。《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穀梁传·襄公六年》:“ 莒 人灭 繒 ,非灭也。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低下、卑微,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和地位。
详细解释
- 卑国是由“卑”和“国”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卑,意为低下、卑微;国,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卑国的意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低下,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和地位。形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低下,受制于他人。
使用场景
- 卑国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位低下,没有独立自主权力和地位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经济落后、政治弱小、国际影响力不大等情况。
故事起源
- 卑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楚国大夫屈原遭贬,被赶出楚国,流亡到了卑国。卑国是一个地位低下、卑微的国家,屈原在那里过着贫苦的生活。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位低下、卑微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国家经济落后,国际地位卑国。2. 他的家族曾经是一个卑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变得富裕强大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卑国”这个成语与故事起源中的屈原流亡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将“卑国”与地位低下、卑微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国家地位、地区发展相关的成语,如“国弱民穷”、“国富民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国家很卑国,人们都很穷。2. 初中生: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好,被认为是一个卑国。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卑国最后变得富强,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4. 大学生:卑国的概念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关注国家的地位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