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董齐在词典中的解释
dǒng

董齐

拼音dǒng qí

注音ㄉㄨㄙˇ ㄑ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征伐之使归一统。《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凌 至 项 ,饮药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僕久忝朝恩,歷试无效,统御戎马,董齐东夏。”
    (2).统率;领导。《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等輒依旧典,封 备 汉中王 ,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除凶逆。” 宋 曾巩 《中司授大中大夫制》:“俾尔纳忠宣力,得壹意于中司,以董齐众工,肃正内外。”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同一事物上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

详细解释

  • 董齐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位名叫董狐和董狐弟的兄弟,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董狐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而董狐弟则认为这件事情是错的。因此,人们就用“董齐”来形容人们在同一事物上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

使用场景

  • 董齐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讨论问题、争论观点等情况下,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看法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团队讨论、学术辩论、政治争论等场景。

故事起源

  • 董齐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具体的故事内容已经不可考。但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讨论问题时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董齐是一个由两个姓氏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董”和“齐”。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在团队讨论中,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董齐,需要进一步沟通和协商。2. 他们两个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董齐,争论不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董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一起,一个人姓董,一个人姓齐,他们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董齐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加成语故事讲解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董齐,我们需要找老师帮忙解决。2. 初中生:班级同学在班会上对这个提案的意见董齐,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3. 高中生: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老师提出的观点董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

拆字解意

董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