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夔
拼音yī kuí
注音ㄧ ㄎ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伊尹 和 夔 的合称。 夔 , 尧 舜 时的乐官,助 尧 舜 以乐正天下。 唐 罗隐 《钱尚父生日》诗:“ 伊 夔 事业扶千载, 韩 白 机谋冠九州。”参见“ 伊尹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勇敢无畏,不屈不挠。
详细解释
- 伊夔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伊夔之心,固不能忍。”意为“伊夔”是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心志坚定,无法忍受。后来,人们用“伊夔”来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面对困难、逆境或挑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的精神。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伊夔的大夫。他在晋国国君的宠爱下,享有很高的地位。然而,当晋国陷入战乱时,伊夔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不屈服于压力。他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因此被后人称为“伊夔”。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伊夔的精神。2. 面对挑战,他表现出了伊夔的勇敢和坚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伊夔”与“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等同义词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敢、坚定相关的成语,如“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伊夔的精神,坚持到最后一刻。2. 初中生:我要向伊夔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辛。3. 高中生:他的坚持和勇敢无畏让我深受启发,我也要像他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伊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