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草
拼音bài cǎo
注音ㄅㄞˋ ㄘ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稗子。农谚:好种出好稻,坏种出稗草;稗草拔光,稻谷满仓。参见“ 稗子 ”。
基本含义
- 指劣质、低劣、不可靠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稗草原指田间杂草,引申为指劣质、低劣、不可靠的人或事物。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差,不可信赖。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恶劣,或形容一件办事不负责任、不靠谱的事情。
故事起源
- 稗草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农民在耕地时,会发现一些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杂草,这些杂草会抢夺作物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稗草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那些不良品质的人或事物,它们会像杂草一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成语结构
- 稗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一个稗草,从来都不可靠。2. 这个产品的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一捧稗草。3. 不要相信他的承诺,他就是个稗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稗草这个成语与农田中的杂草联系起来,想象一片被稗草覆盖的田地,表示一片混乱和不可靠的情况。可以通过绘画、联想等方式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毒草”、“蒿草”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同学老是说谎,他就是个稗草。2. 初中生:这个人的品德太差了,简直就是个稗草。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完全是个稗草。4. 大学生:这家公司的服务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一片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