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逋
拼音jī bū
注音ㄐㄧ ㄅㄨ
繁体
基本解释
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 汉州 , 汉 号为繁剧, 了翁 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餘万,除科抑卖酒之弊。” 明 归有光 《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 南京 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计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 黄远庸 《借款内脉之解剖》:“即不借款,以今日积逋之重、国步之危,何尝不可致监督财政之厄!”
基本含义
- 积攒欠债或拖欠的债务。
详细解释
- 积逋是由“积”和“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积指积累、累计,逋指欠债、拖欠。积逋意指长期拖欠债务,欠债不还。
使用场景
- 积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欠债不还、长期拖欠债务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企业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生活中拖欠别人的债务。
故事起源
- 积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因为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但是他一直没有还钱的意思。债主非常生气,于是找来了一个法师,希望法师能够帮忙讨回债务。法师听完故事后,说道:“这个人欠下的债务已经积累了很久,就像是一个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已经积攒成了逋债。”于是,人们就开始用“积逋”这个成语来形容欠债长期不还的情况。
成语结构
- 积逋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积”和名词“逋”组成。
例句
- 1. 他因为赌博欠下了很多债务,现在已经积逋成了山。2. 这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经积逋欠下了巨额债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积逋”联想为一个滚雪球的形象,表示欠债逐渐积累的情况。可以想象一个滚雪球越滚越大,代表欠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财务相关的成语,了解更多关于债务、财务等方面的成语,例如“债台高筑”、“负债累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小明借给小红的笔一直没有还,已经积逋成了山了。2. 初中生:他因为买游戏机欠了很多钱,现在已经积逋欠下了巨额债务。3. 高中生:这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经积逋欠下了巨额债务,面临破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