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十二时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èrshí

十二时

拼音shí èr shí

注音ㄕㄧˊ ㄦˋ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唐 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宋史·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亦称“ 十二时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声》一般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时》之称。

英文翻译

  • 1.【医】traditional twelve two-hour periods

基本含义

  • 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详细解释

  • 十二时是古代中国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这个成语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强调事物的全面、完整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过程、事物或情况的全面、完整性。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计划、方案或工作的全面、周密,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或全面素质。

故事起源

  • 十二时的划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礼》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成语“十二时”则是由此衍生而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或过程的全面性。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计划十分周密,考虑到了十二时的方方面面。2.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人一生的十二时,非常感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十二时”拆分为“十二”和“时”,并联想到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可以通过想象一天的时间流逝,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时间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人对时间的划分和使用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在学校度过了十二时,早上上课、下午放学,还有课外活动。2. 初中生:我喜欢阅读,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十二时的时间来看书。3. 高中生:这个学期的学习计划我制定得很周密,每天都会安排十二时的时间来复习各科知识。4. 大学生:我打算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度过十二时的精彩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