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马蛤在词典中的解释

马蛤

拼音mǎ gé

注音ㄇㄚˇ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马刀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马刀》。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说话或做事鲁莽、草率、不周到。

详细解释

  • 马蛤是由“马”和“蛤”两个词组成的。在这个成语中,“马”表示草率、鲁莽,“蛤”表示不周到、不仔细。马蛤形容一个人做事情时不经过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缺乏细致思考和周全考虑的态度。

使用场景

  • 马蛤一词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负责任、不经思考就随意行事的人。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注重细节、不考虑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马蛤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中国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农夫,他非常鲁莽和草率,总是匆忙行事,不经思考就做出决定。有一天,他正在田间劳作,突然看到一只青蛙,他一时冲动,就用脚去踢青蛙。然而,他的脚却被青蛙咬了一口。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农夫的经历告诉人们,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事,往往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成语结构

  • 成语“马蛤”由两个单字组成,分别是“马”和“蛤”。这两个字的意思分别是“鲁莽”和“不周到”。通过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鲁莽、草率。

例句

  • 1. 他在公司开会时总是马蛤,从来不做充分的准备。2. 这个学生做作业总是马蛤,不仔细检查,经常出错。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马蛤”的技巧可以是联想“马蛤”和“马蹄蛤”的形状。你可以想象一个马蹄蛤壳的形状非常不规则,就像一个鲁莽、草率的人的行为一样。通过与马蹄蛤的形状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更丰富地表达自己。一些类似的成语包括“草木皆兵”、“脱缰之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马蛤,不认真做。2. 初中生:他的决定太马蛤了,没有考虑后果。3. 高中生:他的说话方式总是马蛤,没有仔细思考。希望以上关于“马蛤”词语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马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