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俗
拼音chún sú
注音ㄔㄨㄣˊ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淳朴的风俗。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乃今之策士又曰:‘ 中国 醇俗庞风,为不可及也。工价之廉,用度之俭,足以制胜於 欧 美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语或行为既有深度又有平易近人。
详细解释
- 醇俗一词,指的是言行举止既能体现深厚的学识和思想,又能与普通人交流平易近人,不显得高高在上或过于拘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既有内涵又有外在表达的平衡状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用来评价作品、艺术表演等。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楚国的宰相春申君与一位名叫王阳的普通人的对话。王阳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他的言谈举止却很得体,既能与春申君交流深入的思想,又能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春申君对他赞叹不已,称他为“醇俗王阳”。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醇俗”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的演讲既有深度又不失平易近人,真是个醇俗的演说家。2. 这幅画的风格醇俗,深受人们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醇俗”拆分为“醇”和“俗”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其中,“醇”指的是酒的醇香,代表着深厚的内涵;而“俗”指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代表着平易近人。通过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人或事物,就能记住“醇俗”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与“醇俗”相关的成语,如“醇厚”、“醇美”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既有深度又不难理解,真是醇俗的教育方式。2. 初中生:这部小说的情节醇俗,读起来很有意思。3. 高中生:他的演讲既有学术性又不失平易近人,堪称醇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