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簸扬糠粃在词典中的解释
yángkāng

簸扬糠粃

拼音bǒ yáng kāng bǐ

注音ㄅㄛˇ ㄧㄤˊ ㄎㄤ ㄅ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

基本含义

  • 指过分夸大或吹嘘自己的过去或成就。

详细解释

  • 簸扬糠粃源自于《孟子·告子下》:“簸扬糠粃,不扬大象。”簸扬,用簸箕扬去杂质,比喻把事物中的不好的部分去掉,只留下好的一面;糠粃,指谷物的杂质,比喻不好的东西。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夸大或吹嘘自己的成就,而隐藏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自我吹嘘或夸大自己的成就的场合,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分夸大自己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当时,齐宣王自夸自己的功绩,孟子就用簸箕扬去杂质,告诉他只有好的一面,不扬大象。从此,簸扬糠粃成为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簸扬糠粃是一个动宾短语,簸扬是动词,糠粃是宾语。

例句

  • 1. 他总是簸扬糠粃,夸大自己的成就,却掩盖了自己的不足。2. 别再簸扬糠粃了,我们都知道你的真实情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簸箕扬去谷物的杂质,只留下好的一面,而不扬大象。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来扩展对簸扬糠粃的理解,比如“自吹自擂”、“夸大其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簸扬糠粃,说自己的成绩最好。2. 初中生:他在面试时簸扬糠粃,夸大自己的工作经验。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簸扬糠粃的言辞,却缺乏实际的证据支持。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喜欢簸扬糠粃,夸大自己的生活和成就。

拆字解意

簸扬糠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