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鲠
拼音qiáng gěng
注音ㄑㄧㄤˊ ㄍ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彊鯁”。刚正鲠直。《新唐书·白居易传》:“后对殿中,论执彊鯁。”
基本含义
- 指某人的才能或技能超过了其他人,出类拔萃。
详细解释
- 强鲠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强鲠的具体含义是指某人的才能或技能超过了其他人,出类拔萃。这个成语中的“强”表示强大、出众,“鲠”表示鱼刺,比喻出众的才能或技能就像鱼刺一样难以取出。
使用场景
- 强鲠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的才能或技能非常出众,超过了其他人。可以用来形容学业优秀的学生、艺术天才、体育冠军等。
故事起源
- 强鲠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故事讲述了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叫曾参的学生,他的才能非常出众,超过了其他学生。孔子曾经说过:“曾参乘肥马,弯弓挟矢,鲠如也。”这句话中的“鲠”就是指曾参的才能非常出众。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是强鲠之才。2. 这位年轻画家的绘画技巧堪称强鲠。3. 她的演讲才能使她成为了我们学校的强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鱼刺”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的才能就像鱼刺一样,很难被取出,因为他的才能非常出众。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等,来扩大词汇量和了解更多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好,是我们班级的强鲠。2. 初中生:他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非常突出,被誉为篮球界的强鲠。3. 高中生:她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可以说是外语学院的强鲠。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视为强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