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明
拼音yī fāng míng
注音ㄧ ㄈㄤ ㄇ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医学学科。古 印度 学生所习五明之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三曰医方明,禁呪闲邪,药石针艾。”
基本含义
- 指医生的技术明确,诊断准确。
详细解释
- 比喻人的见识高明,能够明辨是非,判断准确。
使用场景
- 在夸奖、称赞他人的见识高明、判断准确时使用。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东汉末年,曹操曾请名医华佗为自己治病。华佗在诊断曹操的病情时,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敏锐的观察力,成功判断出曹操的病情,因此被称为“医方明”。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的见识高明。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在研究领域的见解总是医方明,深受同行的认可。2. 这位教授的学识渊博,医方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医方明”与“医生的技术明确”进行联想,通过医生的准确诊断来表示人的见识高明。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医学知识,学习医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学伦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觉得你的解释很医方明,我明白了。2. 初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医方明,对推动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 高中生:他在辩论赛中的观点医方明,让人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