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湎
拼音hān miǎn
注音ㄏㄢ ㄇ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沉湎。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若酣湎流连,俾昼作夜,尤非向晦宴息之道。”
基本含义
- 形容陶醉、沉迷于某种境界或事物之中。
详细解释
- 酣湎指人沉迷于某种事物或境界,忘乎所以,陶醉其中。形容人沉醉于美好的感受或境界之中,无法自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于美食、音乐、艺术等感到极度陶醉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对于某种情感、境界或事物的全身心投入。
故事起源
- 酣湎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九年》:“酣湎于酒,不知其数。”意为陶醉于酒,不知道喝了多少。后来,这个成语逐渐用来形容人陶醉于某种境界或事物之中,忘乎所以。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整夜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真是酣湎无比。2. 在那个美丽的山谷里,我们都感到酣湎无比,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3. 她看到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完全酣湎于其中。
记忆技巧
- 将“酣湎”拆分成两个部分,“酣”读音与“寒”相似,可想象一个人喝了很多酒后,脸红通红,酩酊大醉的样子。而“湎”读音与“眠”相似,可联想到一个人陶醉于美好事物中,忘记了时间,沉迷于其中。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酣湎相关的成语,如“醉心于”、“沉醉于”等,以丰富对于陶醉、沉迷的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乐园里玩得酣湎,一点也不想回家。2. 初中生:他对于足球的热爱让他酣湎其中,每天都想着踢球。3. 高中生:她对于文学的痴迷让她酣湎于文字之中,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