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近鸟龙
拼音hè shì jìn niǎo ló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赫氏近鸟龙-发现
赫氏近鸟龙复原图
2009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截止2009年9月27日)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赫氏近鸟龙”的新发现。较之以往在“热河生物群”中最早的“带毛恐龙”—“中华龙鸟”的时代要早约2000-3000万年,较之以往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鸟类要早约几百万年至1000万年。
本次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化石代表了目前(指2009年)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进一步支持了恐龙演化曾经过“四翼阶段”的假说,并提出了兽脚类恐龙分异的时间框架新假说。此研究成果代表着鸟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赫氏近鸟龙-研究历史
鸟类起源研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2000年以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但涉及鸟类何时从兽脚类恐龙起源的时间问题长期未能解决,也一直是鸟类起源研究中较薄弱的研究环节之一。似鸟类恐龙化石以往在侏罗纪地层记录的匮乏,也成为对鸟类“恐龙起源”假说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复兴了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使鸟类起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各地大量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化石的新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996年起中国辽西及其邻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不仅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假说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而且为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但在涉及最早鸟类何时出现的兽脚类恐龙分异时间框架方面,以往已知最早的鸟类“始祖鸟”是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晚侏罗世晚期(距今约1.5亿年);如果鸟类“恐龙起源”假说是正确的,应该在较之“始祖鸟”更早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大量与鸟类亲缘关系密切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但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时期似鸟类恐龙化石记录一直匮乏。
赫氏近鸟龙-命名
赫氏近鸟龙复原图
“赫氏近鸟龙”是中国青年恐龙学家徐星等2009年初发表、并根据一件不完整的头后骨骼标本命名的,该研究曾确定“近鸟龙”是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赫氏近鸟龙-特征
此次新发现的“赫氏近鸟龙” 化石标本,比该种的正型标本更完整、并提供了更多信息,化石在其近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均分布奇特的飞羽。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这种完全被羽的特征在灭绝物种中尚无报道。研究人员将其进一步认定为属于恐爪龙类的两个枝系之—原始的伤齿龙类。
新化石的发现进一步缩短了初鸟类、伤齿龙类和驰龙类(恐爪龙类的另一个枝系)之间的形态差距。与德国的始祖鸟相比,赫氏近鸟龙的飞羽相对小,羽轴纤细,羽片对称,尖端钝园,反映特征更原始;近鸟龙的足羽,结合现生羽毛发育学资料,也被认为代表着鸟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原始状态。赫氏近鸟龙的的飞羽与原始鸟类相比也显然不适于飞行。此外,赫氏近鸟龙极长的小腿通常被视为适于奔跑,但其长满羽毛的后肢又在奔跑型动物中很少见。这些表明恐龙鸟类的转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赫氏近鸟龙-研究结果
2010年3月10日,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了复原赫氏近鸟龙的全身羽毛颜色的图像。
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全国博士向媒体介绍赫氏近鸟龙化石标本及其复原图相关情况
这只赫氏近鸟龙生活在距今1.55亿年前的恐龙形似鸡,嘴似啄木鸟,头顶有一簇红褐色的羽毛,翅膀黑白相间,翼间黑色;腿上也长满了长长的羽毛,这些羽毛一直延伸到脚趾附近,好像另外一对翅膀,同样是黑白相间。研究表明,赫氏近鸟龙羽毛的用途不是用来飞翔的,它们可能利用这些显眼的羽毛吸引异性,恐吓敌人,甚至驱赶猎物。
科学家复原的赫氏近鸟龙效果图
据介绍,也有参与研究的美国科学家认为,赫氏近鸟龙四翼上的羽毛可能会帮助它们在树枝间跳跃滑行,这些颜色鲜艳的羽毛后来随着恐龙向鸟类的慢慢进化,衍生出了保暖、飞翔等功能,足以证明这种恐龙是鸟类的祖先。
此次合作研究团队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克伦大学的科学家共同组成,这些研究机构在恐龙、现代鸟类、古鸟类等领域有各自的学科优势。
基本含义
-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与原本的样子相差甚远,变得难以辨认或认识。
详细解释
- 赫氏近鸟龙是由“赫氏”、“近”、“鸟”和“龙”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赫氏”指的是一个姓氏,“近”表示接近,“鸟”指的是鸟类,“龙”指的是传说中的神兽。赫氏近鸟龙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经历了巨大变化,与原本的样子相差甚远,变得难以辨认或认识。
使用场景
- 赫氏近鸟龙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外表或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原来的样子完全不同,令人难以置信或辨认。可以用于讽刺某人的虚伪、伪装或变化无常。
故事起源
- 赫氏近鸟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赫氏是一个姓氏,这个姓氏的人在外表上与鸟类相似,但内心却具备着龙的力量和智慧。后来,赫氏的后代逐渐失去了龙的特质,只保留了外表上的鸟类特征。因此,赫氏近鸟龙成为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与原本的样子相差甚远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 + 赫氏近鸟龙
例句
- 1. 他曾经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但现在变得赫氏近鸟龙了。2. 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曾经很好,但近年来变得赫氏近鸟龙,无法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赫氏近鸟龙”与“外表与内心不符”、“变化巨大”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将赫氏的外表类比为鸟类,将内心的力量和智慧类比为龙,这样就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神话传说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赫氏的故事和其他相关的神话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背后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原来是一个好朋友,但现在变得赫氏近鸟龙了,不再和我们一起玩了。2. 初中生:这个演员的演技以前很好,但最近的作品却变得赫氏近鸟龙,大家都不喜欢了。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曾经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现在变得赫氏近鸟龙,背叛了人民的信任。4. 大学生:这个公司曾经是行业的领导者,但近年来变得赫氏近鸟龙,失去了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