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渊
拼音fù yuān
注音ㄈㄨˋ ㄧ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相传 殷 末人 申徒狄 不忍见 纣 乱,抱石投河而死。后遂用为典,以“赴渊”谓嫉浊避世。《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枯槁,若 鲍焦 、 介推 ;赴渊,若 申徒狄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驱 子侨 之奔走兮, 申徒狄 之赴渊。” 王逸 注:“ 申徒狄 避世赴河,意中纷乱,不知所行也。”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基本含义
- 指冒险或自愿地前往危险或困难的境地。
详细解释
- 赴,前往;渊,深水。成语中的“渊”指的是深水,喻指危险或困难的境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冒险或自愿地前往危险的地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勇气或决心去面对困难、危险的人或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有一只鱼跳入了一个深渊,其他鱼都害怕跳入深渊,但有一只鱼却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这只勇敢的鱼最终成功地游出了深渊,成为了众人的榜样。因此,人们用“赴渊”来形容那些勇敢面对困难的人。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毅然决然地赴渊,挑战了自己的极限。2. 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赴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 那个敢于赴渊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赴渊”与勇敢面对困难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毫不犹豫地跳进一个深渊中,表达出他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勇敢、冒险相关的成语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如“涉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赴渊的鱼一样勇敢面对考试。2. 初中生:只有勇于赴渊,我们才能获得成功。3. 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敢于赴渊,不畏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