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沙袋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ādài

沙袋

拼音shā dài

注音ㄕㄚ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沙袋 shādài
    [sandbag] 装了沙的袋子

英文翻译

  • 1.sandbag

详细解释

  • (1). 辽 金 时的一种刑具。用牛皮缝成长六寸,阔二寸,略似鞋底的袋,内装沙子,再连以尺把长的木柄,用以击打罪犯。 宋 宇文懋昭 《金志·科条》:“当其有国之初,刑法竝仍 辽 制,常刑之外,又有一物曰沙袋,以革为囊,实以沙石,繫於杖头。人有罪者,持以决其背……自 熙宗 立,始加损益,首除沙袋之制。”《辽史·刑法志上》:“有重罪者,将决以沙袋,先于脽骨之上及四周击之……沙袋者, 穆宗 时制,其制用熟皮合缝之,长六寸,广二寸,柄一尺许。”
    (2).装着沙的袋子。大小不一,用于儿童游戏、打仗作掩护、防洪、防火、体育锻炼等。 冰心 《寄小读者》七:“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
    (3).方言。指为调节电灯灯头悬挂高低而装置的瓷瓶。因内装沙子,故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一个电灯的另件,我叫得出六样:花线,灯泡,灯罩,沙袋,扑落,开关。但这是 上海 话,那后三个,在别处怕就行不通。”

基本含义

  • 比喻被人利用,承担损害或冲击。

详细解释

  • 成语“沙袋”源自于拳击运动中使用的沙袋。沙袋是用来训练拳击手拳法和腿法的工具,它经常被用来承受拳击手的重拳和踢击。在这个成语中,沙袋比喻人被他人利用,承担损害或冲击的角色。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被他人利用,成为承担损害或冲击的对象。也可用于形容某人被指定为牺牲品,承担某种任务或责任。

故事起源

  • 沙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武术和体育训练中。拳击运动中,拳击手为了提高拳法和腿法的技术水平,常常会使用沙袋进行训练。而在生活中,人们也会借用沙袋这个形象来比喻某人被他人利用,承担损害或冲击的角色。

成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就像一个沙袋,被老板和同事们随意摆布。2. 这个项目的经理成了上级们的沙袋,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和压力。3. 在那个团队里,他总是被当作沙袋,承受着各种冷嘲热讽。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拳击运动中使用的沙袋,在训练中承受拳击手的重拳和踢击,而沙袋本身无法还手。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沙袋”的含义,即被人利用,承担损害或冲击的角色。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沙袋相关的成语,如“出手如风”、“拳拳到肉”等。此外,还可以了解拳击运动的历史和规则,以及其他类似的比喻成语,扩大对中国成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就像一个沙袋,总是被同学们拿来开玩笑。2. 初中生:我不想当别人的沙袋,我要争取自己的发展机会。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能成为他人利用的沙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承担了很多琐碎的工作,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沙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