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卬
拼音gāo áng
注音ㄍㄠ 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汉书·沟洫志》:“ 儿宽 为左内史,奏请穿凿 六辅渠 ,以益溉 郑国 傍高卬之田。” 颜师古 注:“卬谓上向也。”《新唐书·杜亚传》:“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夹隄高卬,田因得溉灌。”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庄重端正。
详细解释
- 高卬是由“高”和“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高”表示高大、高尚,而“卬”表示举起、挺直。整个成语意味着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庄重端正,形容人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行为风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庄重端正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那些有德行、有修养、有风度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高卬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故事与之相关。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高卬的人,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行为庄重。他以身作则,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敬仰,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具有高尚品质和端庄风度的人,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高卬,深受大家的尊敬。2. 她是一个高卬的人,从不做出不义之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高卬”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大威严的人,背挺直,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高尚的气质和端庄的风度。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高风亮节”、“高瞻远瞩”等,以丰富你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楷模,她的行为举止总是高卬。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像那些高卬的人一样,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3. 高中生:这位老师教书育人,一直以高卬的风度示范给我们。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以高卬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