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教唆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àosuō

教唆

拼音jiào suō

注音ㄐㄧㄠˋ ㄙ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构成]
    并列式:教+唆
    [例句]
    他教唆孩子去打人。(作谓语)

近义词

  • 唆使、挑唆、挑拨、嗾使、指示、指使

英文翻译

  • 1.instigate; abet; put sb. up to sth.; incite

详细解释

  • ◎ 教唆 jiàosuō
    [entice] 通过诱导唆使别人做坏事
    教唆别人犯罪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士人犯法者,教唆把持,其罪不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当初 韩信 是你教唆他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包龙图 道:‘莫非是你包揽官司,教唆他的?’” 田汉 《关汉卿》第八场:“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 秦桧 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教唆的吗?”

基本含义

  • 诱导、怂恿他人去做坏事

详细解释

  • 教唆指的是故意引导、怂恿他人去做坏事。这种行为常常是出于不良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教唆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的正直。

使用场景

  • 教唆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故意引导他人去做坏事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负面的情况,例如描述一个人诱导他人去犯罪、背叛他人或者做其他不道德的事情。

故事起源

  • 教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一个叫做郑国的国家的国君叫做庄公。庄公非常喜欢打猎,但他的臣子们并不喜欢这个活动。于是,庄公找到了一个叫做管仲的人,让他去怂恿臣子们一起参加打猎。管仲的教唆使得郑国的臣子们都参加了打猎,但他们最终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忠诚。这个故事成为了教唆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教唆由“教”和“唆”两个字组成,其中“教”表示引导、教导,而“唆”表示怂恿、诱导。两个字的结合表示引导他人去做坏事。

例句

  • 1. 他教唆了我去偷窃,但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2. 她被发现教唆同事谎报工作时间,因此被解雇了。

记忆技巧

  • 记忆教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教唆别人去做坏事的场景,然后把这个场景和“教唆”这个词联系起来。这样,每当你想起教唆这个成语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个场景,从而记住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教唆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唆使”、“挑拨离间”等。这些成语都与引导他人做坏事有关,学习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教唆同学偷看考试答案,但我没有听他的。2. 初中生:她被发现教唆同学欺负弱小的同学,被老师批评了。3. 高中生:他被指控教唆同学参与非法集会,因此被开除了。4. 大学生:他教唆朋友不去上课,结果影响了他们的学业。5. 成人:他被指控教唆他人犯罪,因此被判刑了。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