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行不从径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cóngjìng

行不从径

拼音xíng bù cóng jì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xíng bù cóng jìng ㄒㄧㄥˊ ㄅㄨˋ ㄘㄨㄙˊ ㄐㄧㄥˋ

    行不从径(行不從徑)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亦作“ 行不由径 ”。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羣籍,譬夫行不由径,非所闻焉。”

基本含义

  • 指不按照既定的规则、条例或传统行事,而是任意妄为,不听劝告。

详细解释

  • 行不从径是由“行”、“不”、“从”、“径”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行”表示行动,指人的行为举止;“不从”表示不依从,不顺从;“径”表示规定的正道或大路。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按照既定的规则、条例或传统行事,而是任意妄为,不听劝告。

使用场景

  • 行不从径常用于批评某人不守规矩、不遵守约定、不听劝告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顾他人劝告和规劝,任意妄为,不受约束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行不从径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起源。这个成语主要是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总结形成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遵守规矩,尊重传统,而不顾规矩、不遵守传统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合适的。

成语结构

  • 行不从径是一个主谓宾的成语结构。其中,主语是“行”,谓语是“不从”,宾语是“径”。

例句

  • 1. 他是个固执的人,总是行不从径,不听别人的建议。2. 这个学生行不从径,经常违反课堂纪律。3. 领导多次告诫他不要这样做,但他还是行不从径,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行不从径”与“任意妄为,不听劝告”相关联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条宽阔的大路上行走,但他却不从这条大路上走,而是任意乱走,不听他人的劝告。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行不从径相关的成语,如“任性妄为”、“不知所谓”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遵守规则、听从劝告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见利忘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行不从径,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作业。2. 初中生:他是个固执的人,总是行不从径,不听父母的劝告。3. 高中生:这个学生行不从径,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导致被处罚。

拆字解意

行不从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