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投诚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uchéng

投诚

拼音tóu chéng

注音ㄊㄡˊ ㄔ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投诚 tóuchéng
    [surrender;cross over to] 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

近义词

  • 投降、屈服、征服、降服、折服

反义词

  • 诈降、反抗

英文翻译

  • 1.surrender; cross over

详细解释

  • (1).投献诚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范连珠》:“盖闻匹夫履顺,则天地不违;一物投诚,则神明可交。” 唐 李商隐 《同州任侍御上崔相公启》:“感恩抚己,誓志投诚,仰维辉光,终赐埏埴。”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方务德 侍郎帅 绍兴 赴召,士人 姚某 以书投诚。”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并没有在 吕纯阳 祖师门下投诚过。”
    (2).归附,归顺。 清 李渔 《比目鱼·谲计》:“这一省的大小官儿,都知道他有些见识,闻得他降了,自然个个投诚,人人纳欵。”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臺湾 郑克塽 投诚后,设 臺湾 一府。”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有一个 李 伪军的参谋向我投诚。”

基本含义

  • 指原本站在对立面的人或势力,主动归附、投降或降服。

详细解释

  • 投诚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投”意为投降、归顺,第二个字“诚”意为真实、真诚。投诚形容原本持敌对态度的人或势力主动表示归顺、投降或降服。

使用场景

  • 投诚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战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境。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困境或强大的对手时选择主动投降或归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投诚故事。刘邦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峙,项羽曾多次发出投降的信号,但刘邦一直不为所动。直到项羽被围困在垓下,刘邦派人送来了一封信,称愿意接纳项羽的投降。项羽看到信后,决定投降,并写下了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诗句。这个故事成为了投诚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在战争中,敌方将领看到形势不利,决定投诚。2.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选择投诚,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原本对立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面对敌人,另一个方向是向自己的阵营,这个人选择了向自己的阵营投降,表示他投诚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战争、政治、军事相关的成语,以丰富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打游戏时,发现自己的队友实力很强,于是决定投诚加入他们的队伍。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小红决定投诚,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学习效果。3. 高中生:在学校的学生会选举中,候选人A看到自己的支持率不高,决定投诚支持候选人B。

拆字解意

投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