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样
拼音gé yàng
注音ㄍㄜˊ ㄧ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标准式样;模样。《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寳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朱子语类》卷二一:“诚恐古人作文,亦须有箇格样,递相祖述。” 元 李唐宾 《风入松》套曲:“尘蒙金锁闲朱幌,泪湿香绒冷绣牀。无语傍粧臺。全不似旧时格样。”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或举止端正,有礼貌和规矩。
详细解释
- 格样原指衣帽的样式,后来引申为人的举止态度。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的品行端正,举止有规矩,言行有礼貌。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夸奖一个人的品德好,举止端正有礼貌,也可以用于提醒他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故事起源
- 关于"格样"这个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它是由民间流传下来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举止端庄,让人感觉他格样不凡。2. 她的言行举止总是很有礼貌,真是个格样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格样与一个端庄、有礼貌的人形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举止相关的成语,如“德行”、“风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觉得李明的举止很有礼貌,真是个格样的同学。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总是能够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格样的榜样。3. 高中生:在校园里,我们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格样的学生。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优秀的品德和举止,为社会树立一个格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