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鸿门亭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ngméntíng

鸿门亭

拼音hóng mén tíng

注音ㄏㄨㄥˊ ㄇㄣˊ ㄊ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亭名。因处 陕西 临潼 东 鸿门 而得名。《后汉书·郡国志一》:“ 新丰 有 驪山 ,东有 鸿门亭 。” 刘昭 注:“《前书》 高帝 见 项羽 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圁水 又东逕 鸿门县 ,县,故 鸿门亭 。”

基本含义

  • 指陷害、诱杀对方的计策或场所。

详细解释

  • 鸿门亭是指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一起重大事件。当时,项羽和刘邦两位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为争夺天下,相互斗智斗勇。刘邦在鸿门设下圈套,诱使项羽陷入险境,最终成功消灭了项羽的势力。因此,鸿门亭成为了表示陷害、诱杀对方的计谋或场所的象征。

使用场景

  • 鸿门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陷害、诱杀对方的计谋或场所。可以用来形容政治斗争、商业竞争、人际关系中的诡计和陷阱。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真实事件。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两位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为争夺天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刘邦在鸿门设下圈套,利用项羽的自信和轻敌心态,成功将其陷害,最终消灭了项羽的势力。

成语结构

  • 主要由“鸿门”和“亭”两个词组成,其中“鸿门”指的是地名,而“亭”表示一种建筑物,引申为陷害、诱杀对方的计谋或场所。

例句

  • 1. 他设下了一个鸿门亭,成功陷害了竞争对手。2. 这个政治家利用鸿门亭的手段,成功地击败了对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鸿门亭”与历史上的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联系起来,联想刘邦利用鸿门亭陷害了项羽,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其他重要事件,了解更多有关战国时期和刘邦、项羽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鸿门亭的计谋战胜了对手,赢得了比赛。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利用鸿门亭的手段成功地陷害了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多的选票。3. 高中生:这位商界大亨利用鸿门亭的计谋摧毁了对手的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拆字解意

鸿门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