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狂蛊在词典中的解释
kuáng

狂蛊

拼音kuáng gǔ

注音ㄎㄨㄤˊ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犹狂惑。 汉 扬雄 《太玄·止》:“关其门户,用止狂蛊。” 司马光 集注:“蛊,惑也。”
    (2).蛊疾。患此疾者神志惑乱,故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俸钱。”
    (3).指蛊惑众人的恶毒言论。 鲁迅 《集外集补遗·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基本含义

  • 指人们被邪恶势力所附身,行为异常、疯狂的状态。

详细解释

  • 狂蛊这个成语源于道家思想,传说中有一种神秘的蛊虫,能使人失去理智,变得疯狂。因此,狂蛊成语用来形容人被邪恶势力所控制,行为异常、疯狂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异常、疯狂,或者形容某种邪恶势力对人的控制。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等场景。

故事起源

  • 狂蛊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一章中,其中讲述了一个名叫乌鸟的人,被邪恶势力所附身,变得行为异常、疯狂。这个故事启发了人们对于人性和邪恶势力的思考。

成语结构

  • 狂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狂”表示疯狂,指人的行为异常;“蛊”表示邪恶势力,指人被控制。

例句

  • 1. 他被狂蛊附身,变得行为异常,完全失去了理智。2. 这个邪恶势力正在狂蛊整个城市,使人们陷入恐慌之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狂蛊”这个成语与疯狂、邪恶势力等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狂蛊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等,了解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式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狂蛊成语后,觉得很有趣,就用它描述了一只疯狂的狗。2. 初中生:她被狂蛊附身,变得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3. 高中生:这个人被狂蛊控制,做出了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拆字解意

狂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