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栝蒌在词典中的解释
guālóu

栝蒌

拼音guā lóu

注音ㄍㄨㄚ ㄌ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栝楼 ”。

基本含义

  • 指人言过其实,夸大其辞。

详细解释

  • 栝蒌,又称为“栝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茎蔓长而叶大的特点。成语“栝蒌”源于栝蒌植物的性质,比喻人言过其实,夸大其辞。形容人说话夸张、夸大事实。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夸大事实、言过其实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夸大自己能力或者夸大事实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嘲或幽默地形容自己说话有些夸张。

故事起源

  • 栝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和贾生一起辅佐楚怀王,致力于改革政治。贾生常常夸大自己的才能,自称“能以天下为官”。屈原就用“栝蒌”来形容贾生夸大其辞的言论。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成分构成,第一个成分“栝蒌”表示夸大其辞,第二个成分为“栝蒌”。

例句

  • 1. 他在面试时说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实际上是个栝蒌。2. 不要相信他的话,他总是栝蒌,说得跟真的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栝蒌植物的形象,想象栝蒌的茎蔓长而叶大,与夸大其辞的含义相对应。也可以尝试制作一幅图画,将栝蒌的形象和夸大其辞的场景结合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夸大其辞相关的成语,如“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说自己会飞,可是我知道他是栝蒌。初中生:那个人总是在班会上夸夸其谈,真是个栝蒌。高中生:他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个天才,但实际上只是个栝蒌而已。大学生:有些政治家在竞选时总是栝蒌,让人难以相信他们的承诺。

拆字解意

栝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