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邴郑在词典中的解释
bǐngzhèng

邴郑

拼音bǐng zhèng

注音ㄅㄧㄥˇ ㄓ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东汉 学者 邴原 和 郑玄 的并称。 邴 郑 皆 北海郡 人。晚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时 郑玄 博学洽闻,註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 青州 有 邴郑 之学。” 清 姚鼐 《寄叶书山十丈》诗之二:“ 青州 邴 郑 原同术,林下瞻孚倏异时。”

基本含义

  • 指被人诬陷或误会,冤枉无辜。

详细解释

  • 邴郑是一个古代地名,指的是邴县和郑县两个地方。成语“邴郑”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故事。当时,秦始皇派遣宦官赵高前往邴郑地区搜刮财富,结果赵高被人陷害,被误以为是盗贼。后来,赵高被释放,秦始皇知道了真相,并悔过自新。因此,“邴郑”成为指被人诬陷或误会,冤枉无辜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被人冤枉或误会的情况。比如,当你被别人冤枉时,可以使用“邴郑”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和无辜。

故事起源

  • 成语“邴郑”的故事起源于秦始皇时期,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化用。

成语结构

  • 邴郑是一个由两个地名组成的成语。邴指邴县,郑指郑县。

例句

  • 1. 他被人冤枉成了小偷,真是个邴郑的冤大头。2. 我被老板误会了,真是太邴郑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成语“邴郑”。可以想象自己被冤枉成了邴县和郑县两个地方,表示被人冤枉或误会的感受。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冤枉和误会相关的成语,如“蒙冤”、“委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被同学冤枉成了捣蛋鬼,真是个邴郑的冤大头。2. 初中生:我被老师误会了,真是太邴郑了。3. 高中生:他被人冤枉成了小偷,真是个邴郑的冤大头。4. 大学生:我被同学冤枉成了抄袭,真是太邴郑了。5. 成年人:他被人误会成了犯罪嫌疑人,真是太邴郑了。

拆字解意

邴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