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畏龙在词典中的解释
wèilóng

畏龙

拼音wèi lóng

注音ㄨㄟˋ ㄌ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龙而惧。传说古代有个 叶公子高 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有一天,龙真的到 叶公 家里,从窗口把头探进来。 叶公 见了,惊惶无主,拔脚就跑。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比喻对某些宣称爱好的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南朝 梁 萧统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篤,冀同市骏,庶匪畏龙。”

基本含义

  • 畏惧龙的存在,形容人心胆怯,缺乏勇气。

详细解释

  • 畏龙是由“畏”和“龙”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畏,指害怕、恐惧;龙,指传说中的神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畏龙形容人害怕龙的存在,比喻人心胆怯,缺乏勇气。

使用场景

  • 畏龙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者权势者时,表现出胆小怕事、不敢冒险的心态。常见于文学作品、演讲、散文等场景。

故事起源

  • 畏龙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勇士,他勇敢无畏,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毫不畏惧。有一天,他遇到了一条恶龙,但他并没有因为龙的威严而退缩。相反,他向龙发起了挑战,并最终战胜了恶龙。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畏龙”来形容那些在面对困难时胆怯退缩的人。

成语结构

  • 畏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畏”是动词,表示害怕;“龙”是宾语,表示龙这个存在。

例句

  • 1. 他是个畏龙之人,面对困难总是缩手缩脚。2. 面对挑战,我们不能畏龙,应该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龙时,他胆怯地退缩,因为他畏惧龙的存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龙的传说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龙的故事和象征意义。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权威和力量的象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去参加比赛,因为我畏龙,不敢面对那么多人。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胆小怕事,总是畏龙,从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3. 高中生: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我们也不能畏龙,应该勇敢面对挑战。

拆字解意

畏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