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口
拼音pì kǒu
注音ㄆㄧˋ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将口侧向一边,不对准尊者,以免口气触及尊者。《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唐 孔颖达 疏:“尊者有事问己,己则辟口而对,不使口气及尊者。”
基本含义
- 指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详细解释
- 辟口是由“辟”和“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辟”意为开辟、闯入,表示开拓、进入;“口”指嘴巴,代表言辞、口才。辟口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能够用巧妙的言辞和口才说服他人,表现出出色的口才和辩论能力。
使用场景
- 辟口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出众,能够在辩论、演讲或交谈中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口才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辩论中的优秀表现。
故事起源
- 辟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曾经邀请天下有名的辩士公孙龙来为他辩论。公孙龙的口才非常出众,他能够用巧妙的言辞和智慧的思维说服别人。当时,楚庄王的宾客们都对公孙龙的辩才刮目相看,纷纷称赞他的口才“辟口”,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Subject + 辟口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的表现真是辟口,让所有人都佩服不已。2. 她的辩才非常出众,每次演讲都能辟口,让听众深受启发。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辟口”的方法可以是将“辟”想象成一个人开拓新世界的形象,而“口”则代表他的口才能力。通过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口才和辩论技巧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阅读有关演讲、辩论、口才训练等方面的书籍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可以帮助提升自己的口才能力和辩论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口才很好,他在班里的辩论比赛中总是能辟口。2.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个律师,他每次在法庭上都能辟口,说服法官和陪审团。3. 初中生: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社团,通过辩论训练,我的口才越来越辟口了。4. 高中生:我想报名参加辩论比赛,希望能够锻炼自己的辩论能力,使口才更加辟口。5.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每次在会议上发言都要用到辟口的技巧,以说服同学们接受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