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悬
拼音xū xuán
注音ㄒㄩ ㄒ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虚设。《宋书·孝武帝纪》:“凡寰衞贡职,山渊採捕,皆当详辨产殖,考顺岁时,勿使牵课虚悬,睽忤气序。”《明史·王元翰传》:“九卿强半虚悬,甚者闔署无一人。” 孙中山 《第二次护法宣言》:“六年以来……护法事业,蹉跎数载,未有成就,而国民政府,遂以虚悬。”
(2).凭空设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难行者的好幌子,一定是完全和精密……然而它本身,却因为是虚悬的计划,结果总并无成就:就是不行。”
(3).空搁着;空缺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四:“假如我不回去,三厅就尽它虚悬在那儿。”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三青团成立后, 陈诚 做书记长, 康泽 被调去做组织处长,而宣传处长一直是虚悬着的。”
(4).无着落。 沙汀 《淘金记》十九:“他的报酬,便连伙食也虚悬起的。但他十分乐意他的职务。”
英文翻译
1.imagine; invent
基本含义
- 指事物没有确定下来或没有解决,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详细解释
- 虚悬是由形容词“虚”和动词“悬”组成的成语。形容词“虚”意为不实在、没有实质性,动词“悬”意为悬挂、悬浮。虚悬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没有确定下来或没有解决,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虚悬常用于形容一些问题、情况或决定还没有定论,尚未解决或没有找到最终的结果。可以用来描述法律案件、政治问题、经济决策等领域中的悬而未决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虚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孙膑在攻打魏国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想要攻下魏国的城池,但城墙上方悬挂着一块巨石,没有办法攻破城墙。孙膑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利用虚悬的原理,将城墙上方的巨石挖掉一部分,使其变得不稳定。最终,巨石掉落,孙膑成功攻破了魏国的城池。从此以后,虚悬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物未决、未解决的状态。
成语结构
- 虚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词“虚”在前,动词“悬”在后。
例句
- 1. 这个问题一直虚悬在我们面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2. 这个案件的判决结果至今还是虚悬状态,没有最终的定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虚悬形容为一块悬挂在空中的云朵来记忆。云朵没有实体,悬在空中,就像事物没有确定下来或没有解决,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虚悬相关的成语,如“悬崖勒马”、“悬而未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等到下个月才能知道谁当班长,现在这个问题还是虚悬的。2. 初中生:我们班的足球比赛因为天气原因一直没有确定时间,现在还是虚悬状态。3. 高中生:我正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现在还不知道能否被录取,感觉自己的未来还是虚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