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不胜衣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èng

不胜衣

拼音bù shèng yī

注音ㄅㄨˋ ㄕㄥˋ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形容身体极瘦弱,连衣服都承担不起。语出《荀子·非相》:“ 叶公子 高 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词:“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沉郎 多病不胜衣。”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沉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
    (2).谦恭退让貌。《礼记·檀弓下》:“ 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 郑玄 注:“中,身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南 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基本含义

  • 指衣服不够穿,形容贫穷。

详细解释

  • 不胜衣是指衣服不够穿,形容极度贫穷。胜,原指充足,此处表示不够。衣,指衣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贫困潦倒、生活困苦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经济困难的家庭、贫穷的生活条件等。

故事起源

  • 不胜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中。故事说,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个叫长孺的人,非常贫穷。他只有一件破旧的衣服,冬天穿不暖,夏天穿不凉。因为衣服不够穿,所以人们就称他为“不胜衣”。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家境贫寒,常年不胜衣。2. 在那个贫困的山村,很多人都生活在不胜衣的状态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不胜衣”与贫穷、困苦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结。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贫困生活和社会状况,以及如何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附近有一户人家,他们很穷,每天都不胜衣。2. 初中生: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经常面临着不胜衣的困境。3. 高中生:了解贫困地区的不胜衣现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