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荡隳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nghuī

荡隳

拼音dàng huī

注音ㄉㄤˋ ㄏ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 毁坏。 宋 苏舜钦 《符瑞》:“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

基本含义

  • 形容战争或灾难中,房屋倒塌、山崩地裂,一片狼藉的景象。

详细解释

  • 荡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荡指动摇、倾覆,隳指倒塌、破裂。荡隳通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等情况下,房屋倒塌、山崩地裂,造成一片狼藉的景象。

使用场景

  • 荡隳常用于描述战争、地震、洪水等灾难性事件后的景象。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组织、制度或体系的崩溃或瓦解。

故事起源

  • 荡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汉朝与楚国的战争愈演愈烈,最终楚军溃败,城市被攻陷,居民流离失所,房屋倾覆,山崩地裂。这个场景被形容为“荡隳”。

成语结构

  • 荡隳的结构是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战争过后,整个城市变得荡隳不堪。2. 地震发生后,房屋纷纷倒塌,山崩地裂,一片荡隳的景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战争或灾难发生后,房屋倒塌、山崩地裂,整个景象都变得荡隳不堪。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战争、灾难相关的成语,如“天崩地裂”、“瓦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过后,村庄变得荡隳不堪,大家都无家可归了。2. 初中生:地震发生后,房屋纷纷倒塌,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荡隳。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已经荡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建。

拆字解意

荡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