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吴激在词典中的解释

吴激

拼音wú jī

注音ㄨˊ ㄐ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090-114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行激烈、冲动,容易引起争端或纷争。

详细解释

  • 吴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吴指的是吴国,激指的是激烈。吴激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言行激烈、冲动,容易引起争端或纷争。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辞过于激烈,以至于容易引起争吵或矛盾。

使用场景

  • 吴激成语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或某人的言行方式不满或不赞同。例如,当某人在争论中言辞激烈,冲动地说话时,可以使用吴激来形容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吴激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吴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当时吴国的国君非常好斗,经常采取激烈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因此,后来人们用“吴激”来形容人的激烈冲动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吴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言辞太吴激了,完全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感受。2. 在辩论中,他总是吴激地争辩,不愿意听取别人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吴激”与吴国的好斗性质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吴国的国君好斗的性格特点,与吴激成语所描述的人的冲动行为相呼应。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激将法自毙”、“激将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吴激了,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因为吴激的言辞被裁判罚下了场。3. 高中生:他的吴激行为导致了班级内部的纷争。

拆字解意

吴激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