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逃伏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o

逃伏

拼音táo fú

注音ㄊㄠˊ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逃亡隐匿。《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 赐 少孤。兄 显 报怨杀人,吏捕 显 杀之。 赐 与 显 子 信 卖田宅,同抛财产,结客报吏,皆亡命逃伏,遭赦归。”《宋书·自序传·林子》:“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

基本含义

  • 逃避和躲藏,不敢面对现实或责任。

详细解释

  • 逃伏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害怕或不愿意承担责任而选择逃避或躲藏。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指责那些不勇敢面对困难、逃避现实的人。

使用场景

  • 逃伏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面对问题、逃避责任的人。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学习、家庭等。

故事起源

  • 逃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故事讲述了刘敬在受到指责时逃避责任,最终被他人揭发。从此以后,逃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批评那些逃避责任的人。

成语结构

  • 逃伏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逃”和“伏”。

例句

  • 1. 他总是逃伏于困难面前,从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2. 这个经理逃伏于困难,不敢面对挑战,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跑和躲藏,这样就能够记住逃伏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逃伏相关的成语,例如“逃之夭夭”、“逃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没考好,就逃伏在家里不敢告诉爸爸妈妈。2. 初中生:有些同学逃伏于学习困难,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3. 高中生:他逃伏于面对自己的梦想,选择了一个安稳但不喜欢的专业。4. 大学生:有些同学逃伏于找工作的压力,选择了继续深造。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逃伏”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逃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