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补
拼音dǐng bǔ
注音ㄉㄧㄥˇ ㄅ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顶替补缺。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二:“至兵丁亡故,老病退甲之缺,有子嗣者,准其顶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恤孤贫》:“要查须真正老疾幼残穷孑之人,方准入册,支领,若有死亡报官掩埋,仍准如前项人顶补。” 茅盾 《微波》:“总是要等到 李太太 或者大小姐好容易放下了碗筷,她这才顶补上去。”
基本含义
- 指在紧要关头提供帮助或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 顶补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顶和补。顶指的是顶住、支撑,补指的是补充、弥补。顶补的基本意思是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支持或解决问题,弥补不足之处。
使用场景
- 顶补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或解决问题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生活等。比如,当一个团队在项目中遇到困难时,某个成员提供了关键的帮助,这时可以说他顶补了团队的不足。又如,当一个学生在考试前遇到问题,老师及时给予了帮助,这时可以说老师顶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
故事起源
- 关于顶补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字面意思来看,顶补的意思是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或解决问题,可以想象成在建筑物倒塌之前,有人顶住了墙体,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或者是在缺口处临时填补了材料,弥补了不足之处。
成语结构
- 顶补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顶和宾语补组成。
例句
- 1. 在公司危机时刻,他挺身而出,顶补了公司的财务漏洞。2. 老师在考试前补充了学生的知识,顶补了他们的不足。3. 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但是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顶补了彼此的短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顶补这个成语与日常生活中的支撑和补充联系起来。比如,可以想象自己在搬家时,一个人用手顶住沉重的家具,另一个人补充力量,共同完成搬运的任务。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顶补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顶补,还有许多与帮助、支持相关的成语,如“相助”、“携手”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考试前帮助我复习,顶补了我的学习不足。2. 初中生:在班级演出时,我忘词了,同学及时帮我顶补。3.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一起合作,互相顶补,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