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目
拼音zuì mù
注音ㄗㄨㄟˋ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罪名。《后汉书·王吉传》:“凡杀人,皆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 李贤 注:“目,罪名也。” 前蜀 杜光庭 《马师穆尚书士醮词》:“恐是积生罪目,构此凶衰;往世愆违,成兹滞厄。”
基本含义
- 指犯罪的目标或动机。
详细解释
- 罪目是由“罪”和“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罪”表示犯罪、过错,“目”表示目标、动机。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犯罪的目标或动机。它用来形容人心思恶毒,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使用场景
- 罪目常用于描述某人的恶意行为或犯罪动机。可以用于法律、社会道德等相关的讨论或写作中。
故事起源
- 关于罪目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根据人们对人性的观察和总结而来的。
成语结构
- 罪目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人行为恶劣,心怀罪目。2. 他的罪目已经暴露无遗,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罪目”与“犯罪的目标”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犯罪、道德、法律等相关的成语,可以加深对罪目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东西的时候心里肯定有罪目。2. 初中生:那个学生为了排名第一,不择手段地作弊,可见他的罪目。3. 高中生:这个人的罪目如此之深,居然敢伤害无辜的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