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周三症候群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ōusānzhènghòuqún

周三症候群

拼音zhōu sān zhèng hòu qú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周三是一周最中间的一天,这一天,人容易对现实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心。其实周一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沮丧不堪,周五也并非是情绪的“顶峰”,职场人群情绪的最低点是周三,被称为“周三症候群”。 

    研究者称,周三之所以让人感到沮丧,是因为上一个周末已经过去,而下一个周末似乎还遥遥无期,人们仿佛坠入到“工作的泥沼中”。  心理专家也表示,坐班的人对“周三症候群”体会最深。经过了一个周末,周一回到工作岗位后,从休闲状态转向忙碌状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相切换,往往会促使他们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 

    而兴奋状态在两天后自然衰退,也就是在周三,他们又完全适应了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于是情绪随之走入低谷。这就解释了不是周一,而是周三最低落的原因。 另一方面,周三接受的信息更多,极易造成信息焦虑。进入人们视线和大脑中的信息越多,心理受到的冲击和负累也就越多,以致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建议

    首先,要了解自己情绪起伏的规律,如周三情绪低落,不妨把繁杂的工作放在周一、周二做完。 

    其次,把周三那天的工作安排得尽量丰富又容易完成,不同工作的转换会让人兴奋起来,容易完成的任务能给你足够的成就感。 

    最后,要么极端一点,在周三这天挑战一项新任务,不做别的,就集中精力攻破这座“堡垒”,也能让人精神振奋。    

基本含义

  • 指每周三感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

详细解释

  • 周三症候群是指人们在每周三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原因引起的。周三症候群常常让人感到疲惫和缺乏动力,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使用场景

  • 周三症候群常常出现在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尤其是在一周工作的中间阶段。人们可能会感到疲倦和不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学生在每周三也可能出现这种症状,对学习和课堂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故事起源

  • 周三症候群这个词语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故事,它是近年来形成的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人们在每周三感到疲劳的现象。

成语结构

  • 周三症候群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我每周三都感到无精打采,可能是周三症候群吧。2. 最近工作压力大,每周三都有周三症候群的感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周三”这个具体的时间节点相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每周三都会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情况,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工作压力、调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方法,可以帮助减轻周三症候群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周三上午的数学课,我总是感到很累,好像得了周三症候群一样。2. 初中生:每周三的体育课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真希望能早点放学。3. 高中生:每周三的英语课上,我总是感到无精打采,很难集中注意力。

拆字解意

周三症候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