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行迹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行迹

拼音xíng jì

注音ㄒㄧㄥˊ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行迹 ”。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1.经行的足迹。 晋 张协 《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晋 简文 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 吴伟业 《打冰词》:“新戍 云中 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2).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 《“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事迹;行为。《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 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 姚鼐 《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

英文翻译

  • 1.trace; track; trackway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踪、足迹或行动的轨迹。

详细解释

  • 行迹一词源自《诗经·小雅·车辖》:“行彼行彼,或翛其浚矣。”意为人们的行动或行踪有时会显露出来,有时则隐藏不露。成语“行迹”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轨迹或足迹,含有隐秘、不易察觉的意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行踪、足迹或行动的轨迹,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动隐秘、不易被发现。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车辖》中的“行彼行彼,或翛其浚矣”是成语“行迹”来源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行动时有时会显露出行踪,有时又隐藏不露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人的行动轨迹的隐秘性。

成语结构

  • 行迹属于形容词短语,由“行”和“迹”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行迹神秘莫测,没有人能够找到他的踪迹。2. 那个间谍潜伏多年,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行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行迹”联想为一个人在行走时留下的脚印,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行动轨迹。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雪地上行走,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行踪诡秘”、“行色匆匆”等,以扩展对于行动和行踪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沙滩上留下了自己的行迹。2. 初中生:这个案件的破解离不开犯罪嫌疑人的行迹。3. 高中生:他的行迹被警方调查得一清二楚,无处可逃。4. 大学生及以上:这位著名作家的行迹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拆字解意

行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