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愶
拼音wēi xié
注音ㄨㄟ ㄒ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同“ 威胁 ”。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九·玄续》:“文章体势,非尔所知,若称敕使欲相威愶者,我寺内年别差人当庄,此是敕许,亦是敕使。”
基本含义
- 指威严而又宽宏大量,能够威慑和安抚人心。
详细解释
- 威愶一词由“威”和“愶”两个字组成。“威”表示威严、威力,有震慑力;“愶”表示宽宏大量、宽容,能够安抚人心。合在一起,威愶表示既有威严的威力,又有宽宏大量的胸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者权威人士有威严的气势,同时又能够以宽容和善意来对待人民。也可用于形容某个事物既有威力,又能够给人以安抚和舒适的感觉。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描写项羽为了安抚受到战争影响的百姓,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善政的措施。其中就有“威愶”一词,形容项羽既有威严的威力,又有宽宏大量的胸襟。
成语结构
- 名词+名词
例句
- 1. 领导者应该具备威愶的气质,既要有威严的形象,又要以宽容和善意对待员工。2. 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威愶而又有人情味,员工们工作起来非常有动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威愶”分解为“威”和“愶”,并联想到“威严”和“宽容”的含义。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威严而又宽宏大量的领导者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威愶相关的成语,如“威风凛凛”、“威武不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虽然威严,但是对我们很愶。2. 初中生:校长的威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领导者应该既有威愶的气势,又要以宽容和善意对待员工。4. 大学生:政府的威愶能够稳定社会秩序,让人民安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