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供献在词典中的解释
gòngxiàn

供献

拼音gòng xiàn

注音ㄍㄨㄙˋ ㄒ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供献 gòngxiàn
    (1) [contribute]∶供奉;奉献
    (2) [offerings] 〈方〉∶供品
    菜案上摆着酒肉,大半是祭神用的供献

近义词

  • 进献

英文翻译

  • 1.consecration

详细解释

  • (1).供奉;奉献。 宋 陶穀 《清异录·圣杨花》:“吴僧 梵川 誓愿燃顶供养 双林 傅大士 ,自往 蒙顶 结菴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絶佳者……持归供献。”《水浒传》第九十回:“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甚至有一蒲包炉食餑餑……也都来供献供献,磕个头的。” 许地山 《黄昏后》:“你若常常到她面前,用你底孝心、你底诚意供献给她,日子久子,她心喜欢让你见着她底容貌。”
    (2).指供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岁暮杂务》:“调羹饭,治祭品,摆供献,雕茶果。”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第四幕第一场:“穿的是破布烂草不遮身,吃的是庙里的供献,山上的野果。”
    (3).牺牲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救国是图,不惜以个人为供献。”

基本含义

  • 主动提供、奉献

详细解释

  • 供献是指主动提供、奉献自己的东西或力量,通常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出贡献。

使用场景

  • 供献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以无私的心态主动提供自己的财物、时间、知识等,为他人或者社会做出贡献的行为。在工作、学习、社交等不同场景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供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教义中强调供养和奉献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供养和奉献可以积累功德,追求福报和忏悔。因此,供献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成语结构

  • 供献是一个动词的结合词语,由“供”和“献”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经常供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这个慈善机构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地区供献食物和教育资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供献”这个词语与佛教文化中的供养和奉献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佛教寺庙中主动供养香烛和食物,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奉献精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和相关的成语,如“布施”、“供养”等,以丰富对供献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愿意供献我的零花钱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2. 初中生:志愿者们每周末都会去养老院供献他们的时间和关爱。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供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供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