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烈士在词典中的解释
lièshì

烈士

拼音liè shì

注音ㄌㄧㄝ 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为正义事业(特指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
    (2) (名)古代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主语)
    [同音]
    劣势

近义词

  • 义士

英文翻译

  • 1.(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martyr
    2.(古代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a person of high endeavor

详细解释

  • ◎ 烈士 lièshì
    (1) [martyr; fallen hero]∶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烈士纪念碑
    (2) [a person of high endeavor]∶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髮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瘞江边。”
    (2).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李国文 《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 黄河 时牺牲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新升隆号’轮船﹞离开 武汉 之后,在当天便遇难,而使好些朋友成了烈士。”

基本含义

  • 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详细解释

  • 烈士是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奋斗并最终献出生命的人。他们以无私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勇敢地献身。烈士的牺牲精神被人们广泛赞颂和敬仰。

使用场景

  • 烈士这个词语常用于纪念英勇牺牲的人,特别是用于描述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而牺牲的英雄人物。在纪念活动、教育场合、文学作品等方面都可以使用这个词语。

故事起源

  • 烈士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缺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牺牲精神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烈士这个词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烈士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由“烈”和“士”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位为国家献出生命的烈士。2. 我们应该铭记烈士的牺牲精神。3.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英勇牺牲”、“为国家而献身”等相关的形象联想,来记忆烈士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位勇敢的人站在国旗下,为了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和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上的烈士事迹,了解不同时期的烈士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烈士相关的成语,如“壮烈”、“忠烈”等,进一步丰富对烈士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向烈士学习,为了国家的发展努力学习。2. 初中生:烈士的英勇事迹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3. 高中生:烈士的牺牲精神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榜样,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