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逆回购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ígòu

逆回购

拼音ní huí gòu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逆回购 -定义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说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逆回购 -风险

    安全性高的短期贷款

    所谓国债回购(又称国债逆回购),其实是一种短期贷款,就是你把钱借给别人,获得固定利息;别人用国债作抵押,到期还本付息。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有1、2、3、4、7、14、28、91、182天9个品种。 原来都是从银行贷款,现在,你也可以开个小“钱庄”了。不但能按时回本,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而且对方有国债作抵押。也许有人会担心,对方不按时还本付息怎么办?抵押的国债跌了怎么办?别担心,时间一到,交易所会自动把本钱、利息划到你的账户上,资金绝对安全。

    逆回购 -收益

    高出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收益

    逆回购的收益到底有多高呢?逆回购的年收益率平均2%左右,比一年期银行定存的2.25%(扣除利息税后仅1.8%)高吧?比活期利率税后的0.576%高吧?实际上,国债回购的收益率是通过交易所竞价产生的,这点与股票一样,是不断波动、随行就市的。想借钱的人多,愿意贷款的少,收益率就上升;想借钱的人少,愿意贷款的人多,收益率就下降。

    逆回购收益公式:成交额×年收益率×回购天数/360天=收入2

    正回购定义:正回购方就是抵押出债券,取得资金的融入方;而逆回购方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基本含义

  • 逆回购是金融领域中的术语,指的是金融机构购买债券并同意在未来的某个日期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其卖回给原持有人的交易操作。

详细解释

  • 逆回购是一种短期金融交易,通常由央行或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在逆回购中,金融机构将购买债券,并在约定的日期将其卖回给原持有人。逆回购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使资金得以合理分配。

使用场景

  • 逆回购常见于金融市场中,特别是在货币政策调控和短期流动性管理方面。央行通过逆回购来调节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控制利率水平,稳定金融市场的运行。

故事起源

  • 逆回购这个词语是从金融领域中衍生出来的术语,没有特定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逆回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银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2. 央行决定进行大规模逆回购,以稳定市场情绪。3. 投资者可以利用逆回购进行短期资金运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逆”字理解为“相反的”、“反向的”,将“回购”理解为“购买后再卖回去”,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金融领域中的术语和操作,可以进一步了解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投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老师教了我们逆回购这个词语,我觉得好难懂。2. 初中生:我听说逆回购是央行用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一种操作。3. 高中生:我在经济课上学到了逆回购的原理和作用,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4. 大学生:在金融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逆回购交易,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了实际的经验。

拆字解意

逆回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