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罔象在词典中的解释
wǎngxiàng

罔象

拼音wǎng xiàng

注音ㄨㄤˇ ㄒㄧ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英文翻译

  • 1.【医】self oblivion;vacuum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模糊、难以辨识。

详细解释

  • 罔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罔”指的是错误或迷惑,“象”指的是事物的真相或本质。这个成语形容事物模糊、难以辨识,无法确定其真实情况或真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信息不明确、事物不清晰、真相难以辨别的情况。可以用来指代虚假宣传、谎言、迷惑人心的行为等。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但醒来后却无法确定自己是人还是蝴蝶。这个故事象征了人们在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迷惑,成为了“罔象”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这个谣言让人们陷入了罔象之中,不知道该相信谁。2. 面对复杂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被罔象所迷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罔象”联想为“迷失的象”,象征着迷失和困惑的状态。可以通过将“迷失的象”形象化,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莫测高深”、“难以捉摸”等,来扩展对事物难以辨识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迷宫里迷路了,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罔象的世界。2. 初中生: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了,有时候很难分辨真假,我觉得这是一个罔象的时代。3. 高中生:政治宣传中常常出现夸大事实的情况,让人们陷入了一片罔象之中,很难辨别真相。

拆字解意

罔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