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九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jiǔ

三九

拼音sān jiǔ

注音ㄙㄢ ㄐㄧ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指三公九卿。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宦者夺人主之威,三九死庸竖之手。” 宋 范成大 《再次韵呈宗伟温伯》:“行当侍紫极,槐棘位三九。”
    (2).指韭葅、生韭等三种韭菜。“九”为“韭”的谐音。喻清贫。 宋 苏轼 《后杞菊赋》:“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 宋 刘子翚 《咏韭》诗:“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3).即三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清 黄景仁 《如梦令·晓遇》词:“寒否寒否,刚是昨宵三九。” 鲁光 《中国姑娘》:“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成千上万次地挥动长臂苦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
    (4).三九相乘,谓二十七。《宋史·礼志二》:“﹝郊坛﹞,三成用三九之数,广二十七丈。”

基本含义

  • 指冬季寒冷的天气。

详细解释

  • 三九是指冬季的最寒冷的日子,即大约每年的腊月二十九、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农历,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叫做腊月,农历新年即正月初一。因为在中国,冬季的腊月和正月初一通常是寒冷的,所以人们用“三九”来形容寒冷的冬天。

使用场景

  • 三九一般用来形容寒冷的天气,可以用于描述冬季的寒冷气候,也可以用于形容寒冷的环境或者天气状况。

故事起源

  • 三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的传说。相传,冬天的后三天,是由寒冷的神仙掌管的。这三天里,寒冷的神仙会下凡,给人们带来严寒的天气。所以人们就把这三天称为“三九”。

成语结构

  • 三九是一个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成语,数字三表示三天,数字九表示数字的重复和强调。

例句

  • 1. 这几天的天气真是三九,出门一定要多穿衣服。2. 冬天的三九天里,人们都待在家里,不敢出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九”与寒冷的冬天联系起来,想象在三九的天气里,人们都冻得瑟瑟发抖。也可以通过与数字的重复和强调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天气相关的成语,例如“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等,进一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像是在三九一样。2. 初中生:冬天的三九天里,我喜欢在家里看电视。3. 高中生:三九的天气里,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