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元
拼音jiàn yuán
注音ㄐㄧㄢˋ ㄧ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越分妄称年号。《清史稿·高宗纪》:“戊辰, 谭行义 奏 安南 人立 龙彪 为王,僭元 景兴 。”
基本含义
- 指擅自冒用他人的尊号或地位,越权行事。
详细解释
- 僭元是由“僭”和“元”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僭”意为擅自冒用、越权,而“元”指尊号或地位。因此,僭元的基本含义是指擅自冒用他人的尊号或地位,越权行事。
使用场景
- 僭元一词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地位、擅自决定事情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组织、学术等领域中的人物或行为。
故事起源
- 《汉书·李广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广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享有崇高的地位。有一次,李广的一个部下自称是李广的亲戚,擅自使用李广的尊号和权力,进行越权行事。李广对此深感愤慨,因此有了“僭元”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僭元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位领导擅自决定了重要事务,真是僭元之举。2. 他冒用了公司总经理的名义,进行了一系列违规操作,完全是僭元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僭元”与“擅自冒用他人的尊号或地位”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联想。例如,想象一个人擅自冒用国家元首的身份,这样的行为就是僭元。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力、尊号相关的成语,例如“僭越”、“僭用”等,来丰富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假冒我班的班长,这是僭元行为。2. 初中生:这个人擅自使用了校长的名义,进行了违规操作,真是僭元。3. 高中生:政府官员越权行事,完全是僭元之举。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没有得到同学们的授权,却擅自做决定,这是典型的僭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