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公墓减压游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jiǎn

公墓减压游

拼音gōng mù jiǎn yā lǚ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公墓减压游 -简介

    “公墓减压游”,是公墓向都市白领发出的“都市白领减压游”,旨在“感悟人生、释放压力”的“减压一日游”活动,因总共只有2人报名而被迫取消。

    2009年3月份,上海福寿园和其他6家公墓推出了“都市陵园游活动”,旨在让青少年更加珍视生命,并且让白领减轻压力,与大自然和人文文化亲密接触。推出以后,颇受都市白领的喜爱,并将墓地游作为一次心灵的感悟之旅。张经理认为,这次推出这个“白领减压游”也是希望大家对墓地的看法有所改观,“墓地也承载着深厚的殡葬文化,也是一个清静的具有参观价值的地方。”

    白领反应

    龚小姐在一家IT公司工作,月收入在5000以上,当她听说“墓地游”这个消息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激动。龚小姐表示,平常从来不去这种地方,但是对墓地这种地方又是充满好奇,在公司工作压力较大,“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对着电脑,有点郁闷。”

    缓解压力不一定要去墓地李先生的反应则和龚小姐的相反,听说“墓地游”之后,他的反应比较冷静,缓解压力干吗一定要去墓地啊?李先生认为缓解压力的话,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吃个饭,或者跳个舞,干吗要去比较阴森的墓地呢。“国外公墓是散步的好地方”据南京某公墓的张经理介绍,在国外,一些墓地建设得很园林化,特别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墓地里鸟语花香,环境清静宜人。“每个季节都会有很多市民到墓地去散步,对于他们来说,墓地并不可怕,而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好地方。”

    取消原因

    1、“公墓游”脱离情感联接

    “推出‘公墓游’的心理预期,不外乎让人在这种特殊场所,产生‘体验式感受’,从而顿悟人生。的确,‘向后看’也是释放压力的契机,但可能的存在不等于普遍的方法,这主要取决于游者与死者能否进行‘精神沟通’。通常,面对一片陌生的墓地,游者的震撼心理要大于自省心理,甚至会带来心理紊乱。但如果面对的是亲人墓园,则有助于内心的体悟和宣泄。”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如是说。

    南京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桑志芹教授的观点与张宁不谋而合。她认为,人生感悟和情感升华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情境,烈士陵园就比公墓更具情感联接的基础。公墓在民间是“恐怖”、“晦气”、“可怕”的代名词,这也是都市白领抵制“公墓游”的主要动因;而烈士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共精神家园,公众的崇敬意识大大超过恐怖意识,更适宜心灵的反思。

    从认知角度讲,一个人面对与己无关的墓碑,恐怕很难“感悟人生”,而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则不同,因为自己今天的生活同长眠地下的陌生者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追忆先者,通常能激发生者放下包袱,珍惜当下的生活。因此,她认为,与其“公墓游”,还不如祭扫烈士墓或者亲人墓,会更容易找到寄托情感和“想得开”的“触点”。

    2、“公墓游”要防“负面感悟”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翟学伟教授对“公墓游”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说,“公墓游”的减压依据建立在“简单推论”的基础上,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其逻辑推理是:我忙、我累、压力大,到人生最后的归宿公墓去一趟,必定产生人生苦短的感悟,从而放弃过度的追求。归于平淡,压力自减。“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推论,相信有的人可能如此,有的人游后可能适得其反。”翟学伟认为,不排除有的人从中会得到“负面感悟”:既然人人要进坟墓,不如趁现在及时行乐、醉生梦死,也不枉世上走一遭。个体境界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结果。

    “如今的‘公墓游’其实是古代墓前教子的变种和泛化。古人习惯将‘劣子’拉到祖宗坟前或灵位、牌位前,让其‘检点、反省’,否则,将来无颜见地下的祖宗。这种宗族性质的教化,陈腐落后,今天不宜效仿和提倡。因此,对‘公墓游’的教化自省功能不仅不能高估,而且要防止产生虚无颓废的社会消极影响,消蚀社会的竞争拼搏意识。”翟学伟提醒道。

    3、找出压力源比“公墓游”重要

    “减压的前提是先找压力源,个人压力尤其是白领的职场压力,大多来自脱离现实的过度进取。参加‘公墓游’这类‘被动调适’活动,可能一时一地改善心情,舒缓压力,但在清除压力源之前,一次或一日游终究不能持久减压。”张宁告诫有压力的白领,“针对压力源的疏导和释放,才能治本。”

    桑志芹也认为,减压要遵循科学方法,切忌盲目轻信。应该在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减压“游戏化”。

    翟学伟则提醒市民要警惕“公墓游”背后的商业炒作,避免“减压”名义下有违伦理的商业运作,打扰先人的安宁。

    2009年3月,上海福寿园公墓率先推出的“陵园一日游”活动,也在饱受争议中草草收场。看来,市民及白领对“公墓减压游”这类“新举措”的认识已日趋理性。

基本含义

  • 公墓减压游是指人们到公墓游玩,以减轻压力,缓解心情。

详细解释

  • 公墓减压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人们前往公墓参观、祭拜或者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与逝去的亲人、朋友对话,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压力,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心情的目的。

使用场景

  • 公墓减压游通常在个人或团体感到压力过大、情绪低落、需要寻求心灵慰藉时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负面情绪,平衡内心的压力,找到心灵的宁静。

故事起源

  • 公墓减压游的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人们相信通过与逝去的亲人交流,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指引。公墓减压游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受到一些压力大的人群的青睐。

成语结构

  • 公墓减压游是由“公墓”、“减压”和“游”三个词组成的,通过将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含义的成语。

例句

  • 1. 最近我工作压力很大,打算去公墓减压游一下。2. 他每年都会去公墓减压游,以缓解生活的压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例如,“公墓”可以想象成一个有很多墓碑的公园,“减压”可以想象成一个被压缩的气球慢慢释放气体,“游”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公墓中游走。通过将这些形象与成语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除了公墓减压游,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可以减轻压力,例如户外运动、冥想和读书等。了解这些不同的减压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缓解压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墓减压游,给爷爷奶奶上坟。2. 初中生:考试压力太大了,我想去公墓减压游,放松一下心情。3. 高中生:毕业压力很大,我打算去公墓减压游,思考未来的方向。4. 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很大,我想去公墓减压游,与父母商量一下。5. 成年人:工作和家庭压力同时存在,我需要去公墓减压游,找到内心的平静。

拆字解意

公墓减压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