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行儥慝
拼音shì xíng yù tè
注音ㄕㄧˋ ㄒㄧㄥˊ ㄧㄩˋ ㄊ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出售表面加以美化的劣质物品。《周礼·地官·胥师》:“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 郑玄 注:“饰行儥慝,谓使人行卖恶物於市,巧饰之,令欺誑买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 张衡 《西京赋》説市曰‘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则饰行之谓也。饰行与儥慝,相对为文。”
基本含义
- 指伪装行为,掩盖真实意图。
详细解释
- 饰行儥慝是由《史记·平准书》中的“儥慝之行,饰之以文辞也”演变而来。其中,“儥慝”指虚伪的行为,而“饰行”则表示掩盖真实意图。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伪装自己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饰行儥慝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掩盖真实意图,表面上一副正直善良的样子,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伪善的人。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准书》中的一段描述。当时,齐国的使者向秦国的王政求和,王政派人去考察齐国的实力。使者们在齐国期间,看到了齐国的实力有限,但为了掩盖真实情况,齐国的官员们故意表现得很强大,以骗取秦国的信任。后来,此事被记载在《史记·平准书》中,成为了“饰行儥慝”的典故。
成语结构
- 饰行儥慝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饰行”为动词短语,表示伪装行为;“儥慝”为名词短语,表示虚伪的行为。
例句
- 1. 他总是饰行儥慝,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实际上却心怀鬼胎。2. 这个政客善于饰行儥慝,表面上一副正直的样子,实际上却在幕后操控一切。3. 不要被他的饰行儥慝所迷惑,要看清他真实的意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饰行儥慝”拆解为“饰行”和“儥慝”,分别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表面上装扮得很漂亮,但内心却充满了邪恶。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伪装相关的成语,例如“伪善”、“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饰行儥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初中生:那个人总是饰行儥慝,我们要小心对待。高中生:社交场合经常有人饰行儥慝,我们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