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
拼音mǔ tí
注音ㄇㄨˇ ㄊ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主旨,主题。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有许多歌谣是大同小异的。大同的地方是他们的本旨,在文学的术语上叫做‘母题’(Motif);小异的地方是随时添上的枝叶细节。” 郭沫若 《雄鸡集·燎原的星火》:“这里的许多故事尽可以发展成为小说、戏剧……就是音乐、舞蹈、建筑也会从这里得到不少雄壮的母题吧。”
基本含义
- 指作为创作或研究的基础或出发点的题材、素材或问题。
详细解释
- 母题是指在文学、艺术、研究等领域中,作为创作或研究的基础或出发点的题材、素材或问题。它是创作或研究的核心,是作品或研究的灵感源泉。母题可以是一个思想、一个事件、一个形象、一个情感等,通过对母题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创作者或研究者可以展开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表达。
使用场景
- 母题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学术研究中。它可以用来探讨一个主题、展示一个情感、揭示一个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一部小说的母题可能是人性的善恶,一幅画的母题可能是自然的美丽,一篇学术论文的母题可能是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故事起源
- 母题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中。刘勰在书中提到:“故题者,谓所以发奋成篇,纵横意象,故谓之题。”他强调了母题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后来,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和研究领域。
成语结构
- 母题是由“母”和“题”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母”表示基础、源头,而“题”表示题材、问题。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母题”这个成语。
例句
- 1. 这部小说的母题是人性的善恶,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思考。2. 这幅画的母题是自然的美丽,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3. 这篇学术论文的母题是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作者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创新的观点和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母题”:1. 将“母”字和“题”字分别记忆,然后联想它们的含义,再将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成语的意义。2. 将成语与实际生活中的创作、研究等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使用母题进行创作或研究的情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母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文学批评理论和艺术创作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题概念和应用。可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艺术评论、学术论文等,深入了解母题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正在写一篇作文,母题是我的家乡。2. 初中生:这幅画的母题是动物的美丽,让我想起了大自然的奇妙。3. 高中生:我正在进行一项社会调查,母题是城市环境的改善。4. 大学生:我的研究课题的母题是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方式。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了解和学习“母题”这个词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