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六贼在词典中的解释
liùzéi

六贼

拼音liù zéi

注音ㄌㄧㄨˋ ㄗ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六韬·上贤》:“ 太公 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歷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元 刘壎 《隐居通义·骈俪二》引 车震卿 《启》:“所幸社稷灵长,天王明圣,虽未筑鲸鯢而诛六贼,然已御螭魅而去四凶。”
    (2).指 北宋 末之 蔡京 、 朱勔 、 王黼 、 李彦 、 童贯 、 梁师成 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 陈东 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
    (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 唐 白居易 《斋戒》诗:“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六贼定知无气色,三尸应恨少恩情。” 金 边元鼎 《自叹》诗:“久贫自沃三彭炽,一醉齐休六贼狂。”
    (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杂阿含经》卷四三:“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囚持杯水》:“真如有变易,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浄戒能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参见“ 六尘 ”。

基本含义

  • 指六种不良行为或品质,分别为盗贼、妓女、贪官、邪教、凶手和奸商。

详细解释

  • 六贼是指社会上六种不良行为或品质,它们分别是盗贼、妓女、贪官、邪教、凶手和奸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这六种行为或品质是社会的败类,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谴责或批评这六种不良行为或品质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或品质是不道德的,有害于社会的。

故事起源

  • 六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在古代社会中,盗贼、妓女、贪官、邪教、凶手和奸商被认为是社会的败类,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人们用六贼这个成语来形容这些不良行为或品质。

成语结构

  • 六贼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地方充斥着六贼,我们要小心行事。2. 那个商人是个六贼,总是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利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六贼这个成语的每个字与对应的不良行为或品质联系起来,例如用“六”来表示六种不良行为或品质,用“贼”来表示社会的败类。通过将每个字的含义与成语整体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三餐不继”、“四海为家”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地方有六贼,我们要小心。2. 初中生:他的行为像是六贼中的一个。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六贼,我们应该警惕。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六贼这个成语的全面学习内容,包括了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六贼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