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臛
拼音shǔ huò
注音ㄕㄨˇ ㄏ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一种杂以黍米的肉羹。《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今宴饮大会,皆先黍臛。”《世说新语·任诞》“ 阮浑 长成,风气韵度似父”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 浚仪 令。令为他宾设黍臛, 简 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
详细解释
- 黍,古代一种谷物,臛,指精美的饭食。黍臛原指美味的黍米饭,后来引申为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不贪污、不贪婪。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褒奖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是一种褒义词语。可以用于表扬朋友、同事、学生等在道德品质上表现出色的人。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李膺的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非常廉洁正直,不受贿赂,不徇私情。有一次,李膺的朋友送给他一碗黍米饭,李膺非常感激,他说:“这碗黍米饭犹如黄金一样珍贵,我愿意将它珍藏起来,不吃也不舍弃。”从此以后,人们就用“黍臛”来形容李膺的高尚品德和廉洁正直的行为。
成语结构
- 黍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黍是谷物的一种,臛是指精美的饭食。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黍臛的品德,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黍臛,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也关心他们的成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黍臛与高尚品德、廉洁正直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碗珍贵的黍米饭,象征着高尚品德,廉洁正直。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语,如“正直无私”、“廉洁奉公”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班上有一个同学非常黍臛,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经常用黍臛来形容我们班上的学生,鼓励我们保持良好的品德。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努力做到黍臛,为同学们树立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黍臛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