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诤子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

诤子

拼音zhèng zǐ

注音ㄓㄥˋ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引《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基本含义

  • 指直言不讳、坚守真理的人。

详细解释

  • 诤子是由“诤”和“子”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诤”意为直言不讳,坚守真理;“子”在这里指人。诤子这个成语形容一个勇于直言、坚守真理的人,不畏权势,不畏威胁,敢于说出真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称赞那些勇于说真话,不畏权贵的人。可以用于表扬朋友、同事或者公众人物在关键时刻勇于直言不讳,为真理而奋斗。

故事起源

  • 成语“诤子”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十年》:“诤子不废,可谓贤人。”这句话讲述的是鲁国的大夫诤子公明,他在国君昭公犯错误的时候,勇于直言劝谏,不畏权势,因而被称为贤人。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是个诤子,总是勇于说出真相。2. 在团队中,我们需要有诤子,勇于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孩子站在讲台上,大声说出真相,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样就能记住这个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含有“诤”字的成语,如“诤友”、“诤言”等,进一步丰富对这个字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个诤子,他总是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老师称赞小红是个诤子,因为她勇于指出同学们的错误。3. 高中生:在班级讨论中,张同学是个诤子,他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4. 大学生:社团中的李同学是个诤子,他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社团发展提出建议。

拆字解意

诤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