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格诗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ī

格诗

拼音gé shī

注音ㄍㄜˊ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建安 无偶句, 西晋 颇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陈 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诗。” 清 汪立铭 《白香山后集格诗注》:“顾格诗之义虽亡考,而见诸公之文章者可证……由是观之,格者但别於律诗之谓,公前集既分古调乐府、歌行以类各次於讽諭、閒适、感伤之卷,后集不復分类别卷,遂统称之曰格诗耳。时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復繫歌行杂体字,是以格诗另为古诗之一体矣。”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基本含义

  • 格调高雅,文词优美。

详细解释

  • 格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表示诗歌的格调高雅,文词优美。它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风格优美,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使用场景

  • 格诗可以用于描述诗歌、散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辞、举止或品味的优雅和高尚。

故事起源

  • 格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第十一》中:“君子病无能焉,小人病无道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无适也,无莫也”一句中的“无莫”即为“格诗”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诗歌的风格和文笔的高雅。

成语结构

  • 格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前一个字为“格”,后一个字为“诗”。

例句

  • 1.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格诗高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2. 他的绘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格诗的感觉,令人陶醉其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幅优美的诗歌或绘画作品,将其与格诗这个成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艺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墨守成规”、“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听起来就像一首格诗,很好听!2. 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协调,给人一种格诗的感觉。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很有格诗的味道,很有艺术性。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格诗”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格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