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束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ùshū

束书

拼音shù shū

注音ㄕㄨ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1).犹负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诗:“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梦锡 抱学有才……束书渡 淮 至 广陵 ,謁先主,辟置门下。”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基本含义

  • 指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约束在书本之中。

详细解释

  • 束书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将自己的行为、言语等都约束在书本的规范之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自己的自律和严格要求,以达到更高的标准。

使用场景

  • 束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个人的自律和要求,特别适用于形容学生或者研究者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严格要求。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言语等方面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任何偏差。

故事起源

  • 束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书香门第。在古代,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被认为是提高自己修养的关键。有一位叫杨继盛的学者,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每天都会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不让自己有任何分心的事情。他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他过于严苛,但是他坚持认为只有将自己束缚在书本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后来,人们就用“束书”来形容那些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将自己约束在书本中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束书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高,每天都会坚持束书,不让自己有任何分心的事情。2. 她在写作的时候非常严格,总是束书自己,以确保作品的质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将自己用绳子绑在书本上,无法离开书本,以表示这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律。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读书文化和学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束缚自己”、“自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束书自己,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 初中生:他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高,总是束书自己,以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考前我会束书自己,不让自己有任何分心的事情,以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时刻束书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拆字解意

束书词语造句